预习
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【汇编七篇】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【汇编七篇】

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【汇编七篇】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第一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1.解决课文中的生字、新词、理清课文脉络

课文阅读,生字词是基础,课前预习可以从读、圈、查、写入手。⑴读。读就是初步阅读课文,要求至少通读2遍以上。在读的过程中,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,感受课文的语言美;⑵圈。圈就是在初读课文时圈点出文中的生字、新词,以备下一步解决;⑶查。查就是会使用字典、词典,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。利用工具书,认识生字、会写生字,从生字的音、形、义等方面入手。可以在文中字词旁标注含义,在文后的生字表旁标注音、形,也可以准备预习本,在预习本中标注;⑷写。写是在练习本中规范、工整抄写生字词,巩固记忆。抄写的数量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。

2.朗读课文

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,是训练小学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,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与保障。朗读要做到熟练、流利的程度。不同体裁的文章,朗读的要求也不相同。记叙文的朗读要求,要做到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,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,初步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,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。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朗读,要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。同时,要做到放声朗读,边读边想,读准字音、理清课文的脉络、思考解决文课中的问题。

3.初步发现与解决问题,提出自己的见解

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》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提出:“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,注重情感体验,有较丰富的积累,形成良好的语感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。能初步理解、鉴赏文学作品,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,发展个性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”。这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阅读要求,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分步练习:第一步,边读边想,找出文中的重点句段,联系上下文理解,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在句段旁边。第二步,快速浏览课文,从文中联系课后问题并加以解决,把自己的收获写在书中恰当的位置;第三步,发现问题,质疑。在课文中针对句段、课文内容情感,还发现了哪些问题,能解决,就把自己的观点写在旁边,不能解决的就写在笔记本上,以便在学习中交流。

4.收集相关资料

学生对课文的理解,要根据课文内容拓宽知识面、联系作者的背景及写作意图帮助理解文本。对于小学生来说,受生活环境的影响,资料收集比较困难,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收集或共同收集相关资料,为课堂学习做准备。

第二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

“先学后讲”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,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,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,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大的难度。在这里,我以低年级为例,和大家交流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的。

首先要“确立预习任务,指导学生预习方法”―― 我们依据第一学段的`课程标准要求,确立了预习的主要任务是:⑴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,圈出文中的生字,并划出词语。⑵拼读圈画出的生字,读准字音,看清笔顺,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。⑶读通课文,标出自然段序号。(4)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,还有什么问题。把这个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,每生一份,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,在预习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。要想帮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和达到的要求,我们还要上2~5节课内预习指导课。比如:预习要求中的“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”,首先,就要带领同学们整理我们学过了哪些记忆字形的方法。有加一加、减一减、换部件、比一比、组词法、猜谜语等,再来观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记,有的孩子在预习时就记下了好几种识字方法和大家交流。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,在自主预习十课左右后,学生就可以脱离预习提示进行预习了。

然后,提高预习效率,测评学生预习效果。从上学期开始,我们根据每课的学习内容,设计了相对应的学习指南,分为基础展示(字词)、能力拓展(阅读)、积累运用(综合实践)三个板块,用基础展示部分的习题测评方式学生自己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。再依据能力拓展部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思考。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,而且也使一直困扰大家的预习检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。

教会学生看书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。预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会读书、会学习。所以,从本学期开始,我们脱离预习指南,引导学生学会看书,从二年级开始,语文书上的主题人物在每一课都会提出问题,有的是对字义的理解,有的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思考问题,有的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等。从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开始,加入了4课“读读想想”5课“读读说说”的栏目,就是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读书。在预习时,抓住课文中的课后习题和文中蘑菇云提出的问题来帮助自己预习,已经成为孩子们的预习习惯。

郭沫若说:“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,用自己的头脑来想,用自己的眼睛来看,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。”看到预习成为孩子们最爱完成的一项作业,看到预习后的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到课堂上,看到每个人都有积极表达的欲望,我们知道,这都是因为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一种尊重,尊重学生们自主创造、自我发展的心灵需要,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,才会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生活中的精彩和快乐。

第三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一、要用爱心感染学生

由于我们这里的特殊条件,他们生活在农村,大部分是留守学生,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不缺,但是情感匮乏,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,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,这个时候,一旦教师给予他们这种需求,对学生给予无私、坦诚的爱,那么学生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师的怀抱,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,信奉教师的教学思想,教学理念,以致爱上学习。既然爱上了学习,有了兴趣,不就能轻松驾驭学习,做学习的主人吗?

二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

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以后进行自主学习,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,学生的兴趣难以长时间维持,会使学生走入死胡同,反倒对学生的发展无利。可是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指导,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,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
第四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一、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。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,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。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,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、思维、兴趣、爱好,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,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,甚至是荒诞不稽、幼稚可笑的,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。只有这样,学生才能身心自由,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,才能自主地学习。我在教〈〈不懂就要问〉〉这课时,预习前,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,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。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,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:“老师,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,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?”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,但我没有拒绝回答,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,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。

二、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,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,或稍作改编、或拓展延伸,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。如第六册语文教材〈〈积累运用六〉〉,里面有一篇短文〈〈盲人与画〉〉,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,学完短文以后,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,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,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。然后,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,有个同学说:“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。”有的则说:“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,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。”有的则说:“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,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!”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!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,教师只要善于挖掘,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。

三、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。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,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。我以为,这个“起点”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“最近发展区”。所给的材料太简单,低于“最近发展区”,学生早就会了,没有学习的兴趣。所给的材料太复杂,高于“最近发展区”,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,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。所以,要立足“最近发展区”。但是,每个班级都

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,每个同学的“最近发展区”又是不同的,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,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,不同的要求,做到因材施教。如在教《落花生》一课时,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:(1)、落花生有什么特点?(2)、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?(3)、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,谈谈你的感想。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,较适合中下生,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,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,适合于优生。在作业设计的时候,也要设计有层次、有坡度的练习题,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。

四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。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,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,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,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,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,将使他们受益终身。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:(1)、在预习时,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,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。如查字典、问同学、问老师;(2)、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,或独立思考,或请教同学。这样,学生不断提出问题,久而久之,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;(3)、鼓励合作学习,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,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,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。这样,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,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。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,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。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,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。

五、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。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,是很难能可贵的。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。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,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,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。长期以往,学生没有了自主性。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,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,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,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,敢于互相争论。我在教《景阳冈》一课时,学校刚好为每个同学发了一张“保护珍稀动物——华南虎”的宣传明信片。学完这一课,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,多数同学都认为武松是个英雄,值得敬佩。这时,有个同学说:“我才不佩服武松呢,老师不是说,老虎是珍稀动物,叫大家保护老虎吗?武松却把它打死了。你们说,还要佩服他吗?”这一异常见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哗然,我引导大家继续讨论,并适时地结合学校的活动,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,保护生态,保护环境。

第五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一、课前预习要到位,学会预习方法

一篇新课文,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,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。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,要布置学生预习,并且提出具体要求,学生才会按照教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。在这个环节中,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,即“三读二查一标记”。三读,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。一读——默读,也即最初读课文,要手脑并用,圈点字词,勾画语句,粗知课文大意;二读——朗读,学生再读课文要出声、口脑并用,理清作者思路,熟悉课文内容;三读——精读赏读,这是更高层次的读,要把握课文要点,推敲文章,概括主旨了解写法。二查,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,遇到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自己查:“一查”即查字典、词典和词语手册,解决字、词的音义;“二查”即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,对有关作者、写作背景等作一粗略了解。一标记,就是要求学生将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在书上,并写出自己的观点、见解。在这一环节中,学生主体参与学习,积极获得新知识、新技能,久而久之,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。

二、激发预习兴趣,培养预习习惯

1.引入竞争意识 ,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。我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,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,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。如在课堂上,限定一定的时间,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,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,优胜者可获“智多星”称号。

2.及时表扬和鼓励,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。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,我总是认真检查,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,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,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,肯定他们的成绩,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,树立自信心。

3.开展有效预习经验交流,提倡互学互帮。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经验交流,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,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,达到互相促进、共同进步的目的,形成自学的风气。很多同学为争取到交流的机会,在预习时格外用心,良好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。

三、课内外预习相结合,培养预习能力。

1.注重课内外预习的结合。在中、高年级语文预习过程中,所设计的预习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,要包括文章的作者、时代背景、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、事、景、物、地点等内容,如果课内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,我就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相关资料。同时,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,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,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,激发课内阅读的兴趣。

2.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性。 差异性是一个客观事实,在预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。我的做法是:首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按学习优差搭配,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、相互交流,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,按时完成预习任务;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先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预习中的问题,从中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,并给予弥补,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;最后是鼓励,学生只要能写一个字、一个词,能开口讲话,就要给予表扬鼓励,不训斥学生。

总之,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,“教学生会学”就应该而且必须教会学生预习。“教学生会学就应该而且必须教会学生预习。

第六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:

(1)及时预习。老师讲课前,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。

(2)阶段预习。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,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。

(3)学期预习。利用假期,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部内容。

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。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,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间,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,预习还是不会奏效。

李明华同学是合肥市第八中学初三学生。他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学习经验交流大会上,谈到他在预习时间安排问题上遇到的教训。

初二那年暑假,李明华听人说,暑假里预习一下下学期上的课,开学后那门课肯定能学好。小李试了试,利用暑假看了看下学期要上的几何。果然,那学期几何课程一直在班上领先。

小李尝到了甜头,逢人就讲预习的好处。他自己也近乎到了迷信预习的地步。

初二下学期开学之后,小李拿出了老办法,集中一切课余时间来预习新开的物理课,拼命地往前赶。结果打乱了学习计划,不仅物理课没学好,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。甚至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。各科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的趋势。老师发现之后,帮助小李作了分析。指出用假期预习方法预习几何取得成功,是因为预习方法和预习时间搭配得当。而开学之后,正常的教学活动已开展起来,每天上午、下午都要上课,各门功课都留有作业,仍然采取集中时间的学期预习方法预习物理,势必影响整体的学习。所以开学之后使用的预习方法通常都是及时预习。及时预习的突出点是实用性,老师讲多少,就预习多少。这样预习的内容少,花的时间也不宜太多,一般有一两个小时就够了。如果时间过长,就适得其反。一是占用了过多的时间,影响做作业;二是容易疲劳,效果不佳;三是看了过多的内容,第二天上课还讲不到,用途就不太大了。预习时间的安排要注意处理好复习和预习的关系,在有限的时间内,先安排好复习的时间,而将预习安排在所有作业都做完之后进行。

第七篇: 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

中学生每年都同时开五六门课到七八门课。如果各门课程同时进行预习,肯定会出现时间不够、预习质量难以保证的矛盾。因此,预习前必须解决好选择预习课目的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。对不同的同学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预习。干政同学是13岁初中毕业考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,16岁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赴美物理学研究生,后获理学博士学位。

干政主要选择及时预习和学期预习两种方法。每逢寒暑假,小干总要考虑一下下学期要上哪些新课,然后选择一门进行预习。有一年寒假,他选择预习课目时,发现新开了好几门课,有《特殊函数》、《量子力学》等等。他听说这两门课都很重要,可是寒假时间短,只能选择一门预习,选择哪一门呢?小干思索起来。干政将《特殊函数》和《量子力学》这两门课程的内容作了比较,发现《特殊函数》内容繁多,必须靠记忆,《量子力学》概念多,主要靠理解。而自己的理解力强,记忆力弱。再看看课表安排,《特殊函数》的课时都排在后半学期。根据自己的经验,一个学期中前半期学习效率比较高,后半学期一般都是学习时间比较紧,加上面临考试,各科都要牵扯精力。比较之后,干政决定利用寒假时间预习《特殊函数》。事实证明干政的选择是正确的。由于提前预习了《特殊函数》并做了部分习题,所以听课的时候对复杂的推导并不感到难,课后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复习。难点攻破了,不仅《特殊函数》学得较好,学习其他课程的精力和时间也都有了保证。

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【汇编七篇】

http://m.jsxqjc.com/xxff/43377.html

推荐访问:
相关阅读预习 
热点推荐